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谁动了他的故事

第0925章 基隆台北变天

在土山督战的俞明震,无形中也被日军围住,吴国华军未到,各营亦坐视不能救,枪炮声如急雨怒潮。相持至近午,炮勇死8人、重伤4人,不妙的是炮管已打得通红,不能再射!

俞大臣率领亲兵卫队,凭壕堑以美制云式13响步枪顽强抗击,日军不得不呼叫山炮兵支援。

日寇炮兵亦非财大气粗,用的是铜合金开花弹,弹速极猛,仅2发就覆盖了壕堑阵地,摧毁了防线。

俞大臣下令撤退,但2位传令兵刚出发即中弹阵亡,幸一亲兵立在身后,腰部中弹,一声惨叫。

俞明震回头,一开花弹片蹦入额头,血流不止,腿胯也被枪弹擦边,晕了过去,被抢护至基隆社寮今和平岛治疗。

土山被克后,守军退入瑞芳街,从屋**击,因势就利狙击日军,人虽负伤,尚挥刀向前。

日军巷战,攻克瑞芳后即展开报复,凡家中墙上有射击孔的,均被屠户。

湾湾人抗日,与辽东、山东清军作战不同,情形反而类似**人的第二次甲午起义——战场虽不甚入目,但遭日寇的刻意报复,损失极惨重。

6月2日,中国全权代表李经芳,与桦山总督在横滨丸上完成湾湾交割手续。

0603,瑞芳战役结束,是近卫师团澳底登陆后进行的唯一战役级别作战,日本《读卖新闻》说:1500人的宁波兵,生还的仅100人。

瑞芳,还建有日军忠魂塔。

按作战计划,能久亲王的下一个目标为基隆。

基隆与台北隔着狮球岭,下方有台基铁路隧道,上方是同名炮台,本来驻扎林朝栋的栋军各营。

林朝栋也是中法战争风云人物,就不多说了,他与2任台巡刘铭传、邵友濂都默契无间,但与唐景崧不睦,说唐倚重广勇,被调去了台中。

广勇与栋军素来不睦,形同闽粤,现狮球岭驻扎的是广勇4营,约2000人,看来林朝栋说得不错。

6月4日清晨,能久近卫师团发起狮球岭总攻,以下是日随军记者的记载——

“炮台之敌势约千人,其抵抗颇顽强。例如我第一联队攀登时,常有撑伞士兵在炮台展望,虽经我方击毙,立有人代之,未尝有躲避者,其勇猛可感矣!”

雨连下了多天,此日放晴。太阳从东方偏北升起,阳光正对着狮球岭炮台,正方便日军进攻狮球岭。

广勇仅为观察日军动向,就付出了多人牺牲,炮台发炮全靠观察者信号指引,效果不佳。

免力至下午3时,狮球岭炮台陷落,日军敲开了基隆第二道防线、也是台北的第一道防线,已分别兵临基隆与台北2城——

能久师团夺取炮台后,前锋突入基隆市街,守军据街屋抵抗,远比瑞芳顽强。

在日军进至“基隆庙口”奠济宫时,引爆宫内火药库,一举炸死日军数十人,写下基隆抗战史的壮烈一页。

同日,桦山接到高千穗丸来报:“基隆炮台已陷落”,旗舰横滨丸便于次日5干脆从三貂湾启程,驶入基隆港。

6月6日,与能久亲王会师后,桦山将总督府移至基隆港税关,并暂开基隆支厅,2人都暂居于此。

日军占据基隆后,即反扑台北方向——

本来,战前俞明震大臣即令:基隆电报局迁到八堵,在狮球岭后,当狮球岭、暖暖街要冲,是进台北的必由之路。

俞大臣还拟请维帅林维源亲驻八堵死守,但唐景崧所派中军副将黄翼德率护卫营已扎八堵。

炮台一开战,黄翼德即返回台北城,报告——

“狮球岭已失,大雨不能扎营;

“且敌悬六十万金购**头,故乘火车急驰回城,防内乱!”

从狮球岭、八堵到台北城内,共计20营兵力,均为黄翼德节制,但他还鼓动部下李文魁等去藩库索饷。

八堵轻易失守后,台北已是岌岌可危,基隆败兵陆续剩火车到台北,唐景崧即知基隆已沦陷。

当时是,兵不听令,将各思逃,唐**亦无计可施,困坐愁城。

5月31日,台北城内发生李文魁之乱,李文魁或奎,原直隶游匪,随淮军来台,杀害副将方良元,入库索取军饷。

唐景崧见势凶猛,挥令恣意取之。6月4日,台北城内粤勇,焚毁抚署叛变。

幕僚力劝唐**:退守台中新竹,与林朝栋、刘永福再谋共举。

许多叛兵已经注意到:台北火车站停有**专车,为防他逃走,准备劫持他,不准离开台北。

唐**是新竹不能去,终于选择逃亡,在6月7日带着亲兵队,裹挟大批银两,趁乱到淡水,登上了条德国船,逃往大陆,结束了15天的**生涯。

他这一走,无疑是无声号令,台北顿时门洞大开,混乱不堪,**府散伙,**国倾塌——

原府县官员,也纷纷离台;

3000台北清军,纷纷撤向淡水港,被日军缴械后分期分批遣返:祖国大陆。

6月9日,驻守台中的副**丘逢甲下令解散义勇,挟4万两饷银仓皇内渡原籍广东;

林朝栋也无心再战,自率一部西渡,回籍漳州…

此时,鹿港商人辜显荣,受台北士绅之托,单身一人出城,打着面白旗,到基隆延请桦山与能久前来台北——

桦能二人在基隆海关,听说台北已经无主,遂率部上火车前往,岂料刚出城不久,机车就坏了不能前行,辜显荣即号召沿途民众推车前进,于6月11日才终于到达。

辜显荣,时年30岁,字耀星,湾湾鹿港人,祖籍福建惠安,由此成为日据时期湾湾五大家族之首。

台湾总督桦山资纪、近卫师团北白川宫能久亲王,各自率部进驻台北城——

原湾湾议院成为:台湾总督府,原布政司衙成了近卫师团司令部。

6月17日,日本在台北举行始政式,正式宣告统治湾湾。

但日军占领下的台北,包括大稻珵、艋舺、八枝兰、板桥等地百姓,不堪日军**,纷纷内渡厦门港,大部为妇女。

自5月29日至6月18日止,台北交战告一段落,为时21天,均为正规军对阵,战损如下——

清军及湾湾土勇,参战约3000余人,战死200人以上,负伤无计;

日军海陆并进,装备新颖,近卫师团实际参战人数只4000余,仅7人战死,25人受伤;

不过,日军因水土不服,霍乱盛行,病死者远超阵亡数字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